周培公(1632年-1701年),名昌,字培公,湖北荊門人,生於明崇禎五年(1632年),卒於清康熙四十年(1701年),終年69歲。周培公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。


[編輯] 生平
康熙十三年(1674年)臘月,吳三桂、耿精忠等發動三藩之亂,策動陝西提督王輔臣在北方反叛呼應。康熙十五年(1676年)康熙任命圖海為大將軍,統轄陝甘征討大軍,征討王輔臣。周培公向圖海上取平涼策,被召為幕僚。周培公進謀曰:「關陝天下之脊也,吳逆(三桂)不從川據陝而戀棧常岳間,誠出下策。今輔臣舉足輕重,實系天下安危。雖因一時激變通吳、耿(精忠)二逆而心念國恩,猶盲之不忘乎視,痿之不忘乎起也。倘得能言士諭之,必復降。」《清史稿》也清楚地記載了周培公「說降」之事。周培公之言正符合康熙在西部戰場的策略:以恩威並用、剿撫結合的手段,力圖儘快撲滅王輔臣的叛亂。圖海迅速將此策湊報康熙。康熙皇帝當即傳諭周培公進京,並親自在乾清宮召見。康熙皇帝嘉封周培公為參議道台、銜一品,賜穿黃馬褂,攜帶諭降詔書,前往平涼招撫。周培公領旨出京,單槍匹馬進入王輔臣軍營,最終說服王輔臣。

平定王輔臣陝甘叛亂,圖海奏請康熙皇帝升任周培公為山東登萊道台,並在周培公要求下對其母親孫氏予以嘉封。康熙十五年(1676年),朝廷誥封其母孫氏為貞烈恭人,加贈夫人銜。其父封贈為朝烈大夫,加贈中奉大夫銜。康熙皇帝親自御筆為孫氏撰寫祭文,規定了祭祀規格,命布政司堂上官分守武昌道參政吳毓珍辦理。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,後到山東任職,因與總兵意見不合,難以繼續共事,僅在任三年,便辭官回到荊門家鄉。

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,噶爾丹入侵喀爾喀蒙古。賦閒在家的周培公聞訊後寫平叛「條呈」送到京城,亦被康熙皇帝採納,任命周培公為盛京提督,負責戌邊。

康熙四十年(1701年),周卒於任上。


[編輯] 文學作品中的周培公
周培公的文學形象主要出現在二月河的小說《康熙大帝》中。小說中的康熙第一謀臣──虛構角色伍次友出家後,成為了康熙身邊最重要的謀臣。

作一位能臣,其居家生活時間必定減少,所以背後一定有個很有智慧的女人幫家,
現在郭台銘的前夫人,或馬總統夫人等....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郭益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